太湖南岸,流淌着千年的岁月风华;岸边古迹林立,一砖一瓦、一凿一刻,皆是历史的密语。这里的每一处角落,都藏着时光的故事,等待着人们去倾听、去探寻。今天,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脉络,走进湖州,领略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化瑰宝!
飞英塔以独特的“塔中塔” 结构闻名。内层为石塔,外层修建木塔用以保护。石塔内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佛像,随着一天中阳光的偏移,佛像在光影变幻下仿佛被赋予生命,展现出沉默无言的艺术魅力。它历经千百年岁月,静静伫立,等待人们探寻其文化底蕴。
▲左图:小红书@最笨旅行家石头
右图:小红书@山宗子的行旅备忘
锦峰塔矗立于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东明行政村东林山山顶,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(1119 - 1125) 。
宋庆元开禧年间(1195 - 1207)遭雷火后重建,咸淳八年(1272)重修,明永乐、嘉靖年间两次重建,隆庆五年(1571)焚于火,万历十年(1582)重建时改为砖塔。该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实心砖塔,6 面 7 层,高 17.7 米。
塔檐用砖叠砌出菱角牙子,上覆筒瓦,塔身外壁二、三、四层嵌有明代金魁星砖雕,檐角采用花岗岩雕刻,老桷樑挑出,不过现塔刹和塔檐均已残损。
在杭垓镇吴村村的一处仙人洞内崖壁上,发现多处有明确历史纪年的摩崖石刻,涵盖唐、宋、明三代共 10 个年号,留下了从公元 740 多年到 1636 年间近千年的古人手刻遗迹。
这些石刻有的单独成篇,有的间隔或叠压后期刻画;字数、字迹深浅不一,内容包括记事、记名、记诗、刻画符号等。经省文物专家现场勘探确认,其纪年跨越时代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湖州仅有,浙江省少见,全国也不多,是极为重要的发现。
而在仙人洞发现唐宋明三代纪年的石刻后进行了二次探索,又新发现11个年号,目前发现的纪年石刻数达到21个。另外,还在仙人洞西侧凤仙庙后侧山体岩壁周围,发现5个年号的纪年石刻和5方图案刻画,这次发现让古人留言板“在线升级”。
▲元嘉二年(425)和元嘉十九年(442)石刻
唐朝的石刻最多,有天宝五载、大和二年、大中五年、咸通二年、咸通十四年等18个,有些完整地写下了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来此的内容。据省内文物专家判断,南朝元嘉二年题名是目前所知浙江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摩崖题名。同时,唐代题刻为目前浙江发现的数量最密集摩崖石刻。
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还在仙人洞发现二首题诗的石刻,一首是题曹操《短歌行》中的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”另一首题仿唐代诗僧寒山子《诗三百三首》中的“吾心似明月,碧□光皎洁。无物堪比伦,教我如何说?”
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,安吉县发现太平桥摩崖石刻,该石刻是当地村民建造太平桥时留下的,后桥毁,现改为水泥桥。
石刻风格粗犷,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,经过对拓片仔细释读与研究,最终确定该摩崖石刻为延祐己未年(1319)所刻,明确其为元代摩崖石刻。
祈年题刻位于吴兴区道场山万寿寺东北处,刻于元至正五年(1339 年),是元朝湖州路最高长官达鲁花赤来道场山为民祈求丰年的记录,刻录于一块巨大的岩石立面上,石刻保存较好,字迹清晰。
若要寻找唐代诗僧皎然的遗迹,可前往妙峰山铜盆钨拜谒皎然塔。妙峰山距湖州中心城区西南约 30 里,山之南麓有 “茶圣” 陆羽之墓。
▲皎然像
跨过山涧沿石阶而上,可见 1995 年重建的皎然塔。该塔通高 2.5 米,由塔基、塔身、塔顶三部分组成。塔基为八边形倒扣莲花缸,侧面用大理石砌筑;塔身为八棱柱砖石混构,正向迎神道面镌刻 “大唐妙喜寺皎然上人之灵塔”,两个侧面嵌有皎然的《饮茶歌诮崔石使君》和孟郊的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》诗碑;塔顶为青砖八角帽顶,上置石雕莲花望佛一尊。
▲妙峰山铜盆钨皎然塔
在这里,感受诗僧的风雅与情怀,仿佛穿越时空,与古人对话。
▲左图:皎然《饮茶歌诮崔石使君》
湖州的这些文物古迹,是历史的见证,是文化的传承。它们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个热爱历史、钟情文化的人前来探寻。快来湖州,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吧!